近日連場暴雨,廣州多地出現水浸街。記者巡城發現,科韻路黃埔大道人行隧道、廣州大橋江月路橋底等中心城區低洼地水浸嚴重,積水最深處已比常人身高要高,行人一度完全無法進入。而科學大道晚高峰也出現水浸,導致嚴重交通擁堵。
水浸點1:
科韻路黃埔大道人行隧道被倒灌
28日晚上,記者在科韻路黃埔大道人行隧道看到,大雨所產生的積水,不斷從人行隧道的北出口灌入。至當晚22時許,隧道內積水最深處已比常人身高要高,行人完全無法進入。
記者所在的人行隧道西北角,水流嘩嘩地灌進隧道,將隧道內的垃圾桶都淹沒,行人過街,水深至膝蓋。欲過馬路的市民,冒雨站在隧道口,不知往哪里走好。
所幸在28日深夜,雨水暫歇,隧道內的積水趕在29日早高峰時抽出退卻,市民得以通過隧道上班。
為了給市民良好的過街環境,在看到羊城派29日早上的追蹤報道后,廣州市天河區住房和建設水務局,在早高峰結束不影響行人通過時,組織工作人員進入隧道“大掃除”。在機械化作業下,地板上的泥沙、墻壁的水跡等,通通被清理干凈。
水浸點2:
廣州大橋橋底積水持續不退
科韻路隧道的水趕在29日早上退卻,然而廣州大橋江月路橋底的積水,在29日早高峰期間,依然未退。
記者在當天早上8時許看到,已有一臺商務車和一臺小貨車在橋底積水處死火。
有趕早高峰的市民涉水駕車進入,讓隧道內死火的車輛由兩臺增至三臺。有騎車的市民,在最深處及腰的積水中通過橋底。雖然市政維護工人早上一直在橋底努力排水,但積水直至當天中午近12時才完全抽干。
水浸點3:
科學大道晚高峰水浸 進出科學城受阻
受29日下午起卷土重來的暴雨影響,廣州部分地方再度出現水浸。其中一個水浸地點,為黃埔區科學城科學大道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路段。
記者在水浸現場看到,水浸范圍覆蓋了該路段雙向大部分車道,就連路兩旁的人行道,也未能幸免。由于人行道被淹,路經現場的市民,不得不通過路兩旁綠化帶,甚至路中間綠化帶狼狽通過。
由于深水區域主要集中在道路兩側,為確保行車安全,交警和現場市政搶險人員將兩側車道用鐵柵欄圍蔽,僅留下雙向各一至兩車道通行。
受水浸和交通管制影響,作為進出科學城的主干道,晚高峰來臨前便已現較嚴重擁堵。
18時許,廣州開發區市政工程公司派出一臺大型泵車前往現場,現場搶險人員連接兩臺抽水機實施排水。通過這種方式,大雨中積水路段的面積未再擴大,讓科學大道不至于交通中斷。
兩起低洼內澇案例皆源于泵房“罷工”
記者留意到,在本輪強降雨中,地勢低洼的隧道和橋底成了水浸“重災區”,其中科韻路人行隧道更是成了“新晉”的水浸黑點。
為何該隧道在本次暴雨中水浸得如此嚴重?
記者從廣州市水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,該隧道此前并非水浸黑點,此次之所以出現水浸是出現了“偶發性”原因。
“該隧道其實設置了一個泵房,遇到大雨的時候,值班人員會打開水泵,把積水進行強排!痹摴ぷ魅藛T說,這次之所以出現了如此嚴重的積水情況,初步調查發現是水泵出現短路導致運行不暢,影響排水。
廣州大橋江月路橋底的內澇情況又是怎么回事呢?
上述工作人員坦言,這次也是水泵的問題。據其表示,廣州大橋此前曾進行拓寬工程,當時已在橋底配套建設了地下泵房,該泵房目前仍由廣州大橋施工方負責管理。由于水泵損壞和值班人員未能及時到位等原因,導致內澇現象時有發生。
觀察:
低洼內澇問題需有專人值守及時抽排
事實上,除了上述水浸點之外,廣州有不少涵洞、橋底等低洼地都是水浸的重災區。經過近年水務部門的整治,部分黑點得到了徹底改善。例如中山一路立交橋、天壽路立交橋底等等。
記者留意到,要解決上述地勢低洼黑點的內澇問題,水務部門大多是采用建設泵房等措施,把積水第一時間進行強排,從而解決內澇問題。
以天壽路立交橋底的內澇點為例,這是一直以來廣州市里的內澇黑點,水務部門在該黑點周邊增加了收水口,建了一個蓄水池,還加了四臺水泵,然后橋底旁建了一個房子,有專人值班。每逢雨季來臨前,會有專人把泵井里面的水抽掉,以便及時把積水排干凈。